如今,跨界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明星、音乐人办起了画展、体育明星玩起了行为艺术,主持人、歌手玩起了互联网创业。而今天这位主角是一个老农民,从音律艺术家到发明家,他演绎着自己传奇的跨界人生。
转业之后他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本来,老吴是有机会脱离农民身份的。1977年,他参加了教育部门的干部考试,成绩优异被录取为长沙十八中当副校长,属于副科级。后来他得知因区文教办的干部接到录取电话声称他病了不能从事教育工作,安排亲戚顶替了他的位置。他为此据理力争,反而被打击报复下放做泥瓦工,民办教师也当不成了。说起这段经历,老吴说那个年代谁敢和干部斗谁就遭殃。斗死都有可能。他因为一直以来还颇有一些成绩和名气,只是落到下放的程度。
被下放干泥瓦工的他,为了养活家里五口人,特别卖命,一般的人每个月赚10000个工分,他能赚15000分。
1980年,改革开放了,偶然的一次机会,老吴得知钢琴调律一个小时就收费24元,那时候一个老师月工资才25元。头脑灵活的他看准了钢琴调律的机会。于是向战友借了1500元钱,到北京找中央音乐学院的王德华教授,要求学习乐器修理和钢琴调律。王教授任教以来,还没有见过有这么大年纪的学生来要求报名读书,于是对他产生了兴趣。经交谈,王教授发现这个年已37岁的汉子很有音乐天分和乐器修理方面的专业经验,便破例接收他为弟子。
两年寒暑,老吴一边苦读,一边利用课余时间为北京市民修理手风琴、钢琴,赚些“外块”寄给妻子养家。本来学校是不允许这样做的,但鉴于他的家庭情况,学院作为特例批准他课余时间外出搞“副业”。
经过几年的积累,凭借精湛的技术,老吴的“吴氏调律”从一个小村子里走向北京,走出国门,享誉音乐界。国家领导人和中国驻各国大使馆都纷纷邀请老吴前调琴。2001年,他接到一个重要的任务,为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艺术大会百台钢琴大型演奏会调音,一百台从各个地方调集来的钢琴,按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来算,至少要调20天才能完成。然而,老吴凭着自己的丰富经验,带领着徒弟们只用了11个小时就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他的调律生涯中,他培养出儿子、儿媳、女儿、侄儿等亲属在内的调律师12人,他的家庭也成为中国乡村第一个“调律师之家”。
除了享誉国内外的调律事业外,老吴从小还一直爱好民间医学。后来,他逐渐把家族的产业逐渐交给子女们经营,自己则投入更多精力去发展业余爱好。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老吴,见过太多鸡瘟事件。他一直琢磨能不能通过自己学习的医学知识为农民解决鸡瘟的问题。从1996年开始,他一边种田,一边搞调律,一边也开始研究防治禽流感瘟疫中草药研究,一干就是20年。期间,他通过不断的实验配方,足迹遍浏阳、株洲、江西许多鸡场,直到2011年终于有了稳定性的结果。因为效果好,鸡场都开始追着买他的药。2015年3月,他为他的防治禽流感瘟疫饲料添加剂申请了国家专利。
(老吴正在对鹅进行给药防禽流感实验)
老吴说,他研制的药,不光鸡吃了不会得瘟疫,而且还不影响鸡的生长,并且这种鸡生产出来人也不用担心禽流感了。他说他的发明不光解决了鸡的禽流感,还解决了人类的禽流感问题。
2016年4月15日,国家科技部旗下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举办了老吴发明的防治禽流感瘟疫的饲料添加剂项目研讨会。参加北京的会议回长沙时他买的都是198元的座位,他不敢买卧铺。许多人得知一个70多岁的老人这样甘心付出,都投来敬意的目光。老吴说为了研制防治禽流感瘟疫的配方,这些年间,总计花费超过150万元。他说投入这个都把自己搞穷了。最开始,一些实验不成功,因为配方问题导致的鸡场损失他也自掏腰包赔偿。
老吴说,鸡瘟的问题,国家农业部也在研究,每年投入也很大,但走的是西药路线,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西药有毒素。有一些有效果,但鸡吃了却影响生长。
凭借自己发明防止鸡瘟饲料的亲身经历,老吴直言中国的制度影响了科学发明。他觉得一项好的发明往往因为各种手续太复杂,很难和群众见面。手续一搞就三五年。另外一些专家因为嫉妒,觉得他搞的发明是打专家的脸,反而制造障碍和阻力,不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他们面子为重,不给民间人士机会。
其实,老吴本身是一个共产党员。1972年做民办教师时期入的党。在党员界,老吴也算一个“网红”。2005年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老吴曾经写过一篇《无职无权的共产党员怎么当》的文章被许多媒体转载,他的事迹也被中央六大媒体集体报道。因为那篇轰动的文章,当年老吴也被评为2005年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
湖南省委常委梅克保(左)与吴子桂亲切交谈
回首自己的人生,老吴说起被下放那段经历,他说从当时来讲,如果当初当了干部,前途应该还会很大。因为他不是安于平凡的人,他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他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一定会做出一些名堂。如果当初不被人顶替,有当干部机会,他觉得自己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衷心希望老吴的发明能早日让更多农民受益。
评论